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就加强全国碳市场协同监管、加快市场主体和产品扩容提出建议。
“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我国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并行的碳交易体系,但在规则制定、监管模式及体系构成方面还有待提升和完善。”徐延铭指出,比如,在碳现货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中,目前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参与为主;现有制度规则设计在兼容新行业、新产品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参与市场主体及产品类型也较为单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期现货结合的碳交易体系。
为此,徐延铭建议,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碳市场相关工作,建立部际协同监管机制。
同时,他建议坚持从全局出发构建碳交易体系,加快碳市场行业和主体扩容。一方面,推动除发电企业外的其他行业企业提升排放数据核算盘查的基础能力,从而具备纳入排放管控条件,尽快实现行业扩容。另一方面,允许碳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开立交易与注册登记账户,在现货市场中作为对手方,在临近履约期,控排企业普遍囤货惜售的环境下释放配额,助力企业按时完成履约任务。
此外,徐延铭还建议,坚持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加快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控排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减排计划。现阶段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控排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影响企业稳定经营。”徐延铭说,加快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实现期现货协同发展,可以提高碳定价效率,通过远期价格信号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安排,在适当时机进入市场买卖配额,以更低成本实现减排,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广期所都高度重视并稳步推动碳排放权品种研发工作,近年来围绕合约规则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实地调研,当前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权期货合约制度的设计方案。据悉,广期所将持续做精做细碳市场基础研究,完善碳排放权合约制度关键设计,稳妥推进碳排放权期货上市。
(来源:广期所发布)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hs.tttmy.cn/news/10296.html
上一篇
十二星座近期运程